這里是兗礦總醫院東院區感染疾病科病區。在這個病區,有一張病床近期剛剛空置,但每次經過時,醫護們總習慣得看上一眼。從2014年某一天起,斷斷續續的三年中,這張病床上曾經住著的那個小女孩張偉珍,成為全體醫護人員心里的牽掛。
10歲女孩身患怪病,看著讓人心酸
“第一次看到這個孩子時,孩子是因為腹痛入院,皮膚和眼睛泛黃。”作為張偉珍的主治醫生,丁貴杭至今仍然記得小女孩入院時的情景。因為疾病的折磨,張偉珍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已經10歲的女孩看起來就像七八歲,皮膚和鞏膜泛著些許黃色,但卻有著遠超同齡人的堅強。
為了摸清病情,丁貴杭和同事們為她進行了肝臟穿刺,“這種痛苦很多大人都難以忍受,但小姑娘卻一聲都沒吭,她是我們醫院年齡最小的肝穿刺檢查患者。”丁貴杭說,肝臟穿刺時要用一個圓珠筆頭大小的針管,從體外直接穿刺到肝臟,取出肝臟組織檢驗。令他沒想到的是,年幼的張偉珍整個過程竟然不哭不鬧。
檢查結果不如人意,感染疾病科請來北京地壇醫院的權威肝病專家進行會診,仍無法明確病因。隨著肝脾部位嚴重腫大,特別是脾臟,幾乎占據了腹腔的一半,張偉珍也整夜因腹痛而難以入睡。
醫護們總是有“剩飯”,為的是……
因為家庭貧困,無力承擔長期住院的治療費,張偉珍只有肚子疼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才會到醫院治療,打上幾天針就回家。
“我們不只一次看到孩子和她爸三餐都干吃饅頭,連咸菜都沒有。”感染疾病科主任胡愛民告訴記者,這種情況讓科里醫護們非常心疼,他們決定用自己的方式幫幫孩子。
為照顧孩子和家人的感受,醫護們每次買飯、買水果都多買幾份,假裝“買多了吃不完”,讓張偉珍和家人幫忙吃掉。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胡愛民主任自費在醫院食堂辦了一張飯卡,塞進張偉珍父親的手中。
“記得有一年剛入冬,張偉珍病情加重來住院,孩子的父親腳上還穿著一雙涼鞋,胡主任二話不說,回辦公室把自己剛買的一雙運動鞋拿來。”醫護們的關心和幫助,孩子的父母心里明白。有一次,女孩的母親拿了一籃子自家的笨雞蛋送到科室,但大家沒有留下。胡愛民主任勸孩子母親,你們留著雞蛋給孩子吃增加點營養吧。這個堅強的小姑娘和她的家人,成了全科醫護人員的牽掛。
女孩病情加重,科室幫助募捐
自2014年第一次住院,張偉珍的病情一直不見好轉,目前已發展為肝硬化失代償期,合并肝脾腫大、重度貧血等多種并發癥,在北京地壇醫院住院治療效果也不理想,但張偉珍的父母堅持不放棄。
“他們曾經去過北京兒童醫院,未完成檢查就回來了。”胡愛民說,“張偉珍的病情不斷加重,在我們科住院能省的費用,我們都給她省下了,但是要去北京、上海治療,費用可不是小數目,如果要肝移植的話,那更是一個天文數字。”科室醫務人員多次嘗試內部捐款,但力量太有限,對張偉珍的治療費用只是杯水車薪。管床醫生韓翠紅幫助孩子發起網絡眾籌,在朋友圈轉發,短短幾天時間募集到3萬多捐款,好多醫院同事都參與捐款。同時科室不斷聯系北京、上海、濟南等地的肝病專家,希望為孩子找到一個好的治療方向。最終,與全國著名肝病醫院-解放軍302醫院取得聯系,目前孩子已前去就診。
在張偉珍辦好出院,準備前往北京治療時,一家四口帶著錦旗來到了病房,孩子的父母撲通下跪,向這里的醫護人員致謝。胡愛民主任及醫務人員趕緊把他們扶了起來,“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希望偉珍在北京能夠得好的治療,把病治好。我們感染疾病科的醫護人員都牽掛著她。”(朱明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