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骨科成立于2006年,濟寧市重點專科,是以治療骨及關節疾患的標準化序貫治療和血管神經損傷修復為特色的專業學科。采用微創與常規治療技術相結合,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科室設有31張床位。年出院人數1000余人次,年均手術量750余人次,其中3、4級手術占70%以上;關節置換年均150余人,關節鏡手術年均200余人次,微創手術治療關節周圍骨折手術年均100余人次;大于80歲患者手術年均60余人次。疾患治愈好轉率大于98%。
業務范圍:骨外科涉及的所有疾病,尤其擅長骨性關節炎等退行性關節疾患的關節鏡清理手術及各種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骨關節內及近關節部位的骨折、脫位等復雜難治性骨折,在骨折、關節鏡、關節置換、股骨頭壞死的早期治療及神經血管創傷顯微修復方面處于本地區先進水平。
技術特色:目前已完成各種關節鏡手術、全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置換兩千余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年來開展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截骨、單髁置換等“保膝”個性化治療;髖關節置換術后二次翻修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關節鏡技術是關節骨科的特色,具有10余年近千臺次的手術經驗。技術成熟:如肩袖損傷等肩關節疾患肩關節鏡的治療,關節鏡下膝關節清理術、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關節鏡下半月板全內縫合等。近年來開展了肩關節鏡技術微創治療肩鎖關節脫位、膝關節韌帶損傷重建、肩袖損傷、膝關節前后交叉韌帶止點撕脫關節鏡手術治療等新技術。治療效果科在本地區處于先進行列。
率先在本地區開展了骨折“微創治療”技術,在肩關節上肩胛懸吊復合體損傷的治療及肘關節復雜骨折規范化治療上處于省內先進水平;骨關節內及近關節部位的骨折、脫位等復雜難治性骨折處于本地區先進水平。
率先在濟寧地區成立老年創傷學組并開展老年患者圍手術期規范化處理,髖關節周圍骨折的微創治療處于濟寧地區先進水平,年均80歲高齡手術患者60例以上,手術成功率95%以上。
脊柱骨折、脫位,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頸椎病等疾患的規范化系統化序貫治療是我科的傳統優勢項目,治療效果良好,達省內先進水平。
骨科創傷是關節骨科的傳統優勢學科,近年來大力推廣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微創手術治療技術;在創傷四肢血管、神經損傷微創修復等技術均位于濟寧地區前列。
術后功能康復方面:本科室重視患者術后功能康復,在總醫院骨科首先推廣“術后加速恢復(ERAS)”技術,制定有詳盡的關節術后功能康復計劃并由管床醫師與管床護士詳細指導實施,以最大可能恢復患者肢體功能。
先進設備:擁有目前國內較先進的德國奇目移動式“C”形臂X光機,移動式骨科手術顯微鏡,德國“wolf”及美國施樂輝2套關節鏡。骨科手術專用牽引手術床,用于骨科微創手術治療。
合作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醫三院、積水潭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齊魯醫院、千佛山醫院骨科;是中國礦山骨科聯盟創始人單位。
技術力量:全科現有18名醫護人員,其中高級職稱5人,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護師2人,中級職稱7人;醫學碩士1人。集團公司醫學專業學科帶頭人1人,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專業創傷學組委員1人,濟寧醫學會骨科分會關節學組副組長1人。科內專業人才梯隊合理,整體力量雄厚,富有臨床經驗和科研水平。
社會兼職:中國研究性醫院學會QSHE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礦創傷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礦山骨科聯盟副秘書長、山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學組委員、山東省預防醫學會骨與關節疾病防治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康復醫學會骨質疏松分會委員、山東衛生人力資源管理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濟寧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關節學組副組長。第一屆鄒城市“鄒魯名醫”,第二屆“兗礦最美天使”,第五、六屆“兗礦集團學科帶頭人”榮譽稱號。
科研成果:全科共出版專著10余部,專業論文40余篇,多人次獲集團公司表彰。